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熊杰 通訊員 歐陽桂蓮)冬奧專列在以350km/h運行時,無論正常行駛還是穿行隧道,車廂內杯中水不動,耳畔無噪音。近日,許多乘坐過北京冬奧專列的外國運動員無比興奮,他們描述乘車體驗“像是在未來”。這是由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肖望強教授團隊與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聲學實驗室合作研發的專用粒子阻尼裝置,其構建起一層隱形的“隔聲護盾”,有效解決車廂中低頻噪聲的問題。
本屆冬奧會專列是世界上首條實現時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鐵。然而,在一般情況下,當速度越高時,風阻與摩擦越大,在保障車身結構輕量化的同時,噪聲控制會變得很艱難,這是國際公認的技術難題。
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在設計冬奧專列車廂時,對比國內外頂尖噪聲控制技術,最終確定采用廈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肖望強教授團隊研發的粒子阻尼減振降噪技術解決車廂中低頻噪聲。
早前,肖望強教授團隊自主研發的粒子阻尼減振技術,已在我國航空航天領域成功應用。如今,為保障京張線冬奧列車在時速350公里的運行速度下舒適的聲環境,肖望強教授團隊和長客軌道客車聲學實驗室團隊聯合攻關,最終克服技術難題突破創新,在航空航天技術基礎上針對輪軌和空氣渦激等振動激勵源,在冬奧4動4拖動力分散式動車組結構上專門研制冬奧列車專用粒子阻尼裝置,并取得成功。
作者:熊杰 歐陽桂蓮